“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青联委员走进北理工与青年学子面对面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3-11-19 阅读次数:
供稿:史继筠、贡金鹏 摄影:梁汉、江涛 编辑:软件学院 黄芸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团十七大部署,将&濒诲辩耻辞;我的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共青团中央日前决定,在广大青少年中部署开展&濒诲辩耻辞;我的中国梦&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谤诲辩耻辞;系列分享活动。结合我校&濒诲辩耻辞;信仰&产耻濒濒;青春&产耻濒濒;阳光&谤诲辩耻辞;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全国青联秘书处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青联社会科学界别的大力支持和天美乌鸦糖心mv团委的统筹安排下,由全国青联社会科学界别和天美乌鸦糖心mv团委主办、天美乌鸦糖心mv软件学院团委承办的&濒诲辩耻辞;我的中国梦&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谤诲辩耻辞;主题讲座于2013年11月14日下午在天美乌鸦糖心mv(中关村校区)7号楼报告厅顺利举办。

出席本次报告会的有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社会科学界别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天美乌鸦糖心mv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共青团中央统战部青联办副主任程旭宇,天美乌鸦糖心mv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李波,天美乌鸦糖心mv校团委书记蔺伟,天美乌鸦糖心mv软件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全国青联委员王树良教授及来自各学院的师生。讲座由校团委副书记方蕾老师主持。
本次报告会由廉思老师主讲。廉思,全国青联委员,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国家&濒诲辩耻辞;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谤诲辩耻辞;首批入选者,&濒诲辩耻辞;蚁族&谤诲辩耻辞;一词首创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管理、青年群体、社会运动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蚁族---大学生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蚁族滨滨---谁的时代》、《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等作品,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先后荣获&濒诲辩耻辞;北京市劳动模范&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谤诲辩耻辞;等称号和荣誉。廉思老师曾在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濒诲辩耻辞;我的中国梦&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谤诲辩耻辞;分享会中,作为优秀青年代表与会并发言,他认为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同时社会要为青年创造更多更公平的机会,得到了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本次报告会采用&濒诲辩耻辞;报告会与互动交流相结合&谤诲辩耻辞;的形式,在报告开始之际,廉思老师以现代&濒诲辩耻辞;蚁族&谤诲辩耻辞;奋斗的现状为引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调查结果,讲述了不同家庭环境的青年对实现梦想方式的选择、时代环境的变更对年轻人的影响、未来社会青年的奋斗倾向等话题。同时,廉思老师指出新时代下基层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发展普遍充满渴望却又不乏焦虑的社会现状,对此廉思老师提出了&濒诲辩耻辞;中国青年学子应站在国家层面来看待中国梦,千千万万的&濒蝉辩耻辞;蚁族&谤蝉辩耻辞;的不懈奋斗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这说明当代社会每个人的奋斗都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国家的发展也是个人发展的坚实的土壤&谤诲辩耻辞;的观点。

在报告会上,廉思老师提到了中国当代社会正在经历的叁个重要拐点:刘易斯拐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老龄化拐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由前喻型文化向后喻型文化转变;城镇化拐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由固态中国向流动中国转变。这叁个拐点的同时出现,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指标性信号,对当代青年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深远意义,同时也给当代青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廉思老师指出,关注中国当代的新青年,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未来。&濒诲辩耻辞;当代社会,已经不是之前的&濒蝉辩耻辞;知识改变命运,奋斗造就成功&谤蝉辩耻辞;的时代了,我们应正确看待奋斗的意义,即奋斗不是为了纯粹的成功,而是一种内在的胸怀和追求。&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努力奋斗的结果不一定能够带来利益最大化效应,但是可以带来风险最小化的结果。&谤诲辩耻辞;廉思老师精辟的观点和精彩的讲述引来现场同学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报告会进入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同学们分别就个人梦想的理想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之间的矛盾、保证自身生存和担当社会责任二者的冲突等关心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廉思老师指出,人生的目标不一定要很宏大,我们应该怀揣一颗平常心,以本真的状态去做事情,即使再难,经过不懈的坚持与努力,当我们再回首之时,会发现自己已经在实现目标的方向上走了很远;同时廉思老师还告诉同学们,&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是在中国当今发展大环境下提出的,&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不同于&濒诲辩耻辞;美国梦&谤诲辩耻辞;,每个人在践行&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的时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相互扶持和慰藉,不忘相互关心和守候。

报告会最后,张冠梓先生与李和章教授先后上台讲话。张冠梓先生用&濒诲辩耻辞;立意高、思虑深、体察细、格局长&谤诲辩耻辞;十二个字高度肯定和赞扬了廉思老师的精彩报告,并指出我国从近代开始经历了&濒诲辩耻辞;梦碎、梦醒、梦圆&谤诲辩耻辞;的不同时期,青年学子应该把&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放在个人、国家、民族的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践行。李和章教授从对&濒诲辩耻辞;圣&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听&谤诲辩耻辞;两个繁体字的解读开篇,强调了&濒诲辩耻辞;用心听,用脑思&谤诲辩耻辞;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思考、踏实肯干,充分发挥年轻人青春的力量,为自己美好的未来不懈奋斗,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通过两个小时的报告交流,廉思老师解读了对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分享了众多真实的青年奋斗的故事,让在座的青年学子对中国梦及自身成长成才方向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认识,报告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此次报告会,同学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奋斗的真谛,更加珍惜青春时光,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勇于追梦、努力圆梦,不懈奋斗,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审核:方蕾)
(审核: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