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发布日期:2016-12-14 供稿:宣传部 辛嘉洋 马院 刘左元 摄影:宣传部 段炼
编辑:辛嘉洋 审核:包丽颖 阅读次数:12月9日至1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天美乌鸦糖心mv举办“‘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和社会媒体纷纷聚焦于天美乌鸦糖心mv创新性地将时下热门的痴搁(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仿真”重走长征路。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节目、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北理工运用痴搁技术在思政课上“重走长征路”进行了报道,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中国文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等数十家媒体转载报道。
我校“痴搁技术在思政课的应用”相关报道连日来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节目,引起学界、高校广泛关注,新闻报道的视频、截图、文本借助移动互联网在“全国高校基础课”、“北京高校基础课学人”等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中转发,引来了同行学者的纷纷“点赞”。
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表示,天美乌鸦糖心mv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一直走在前列,探索痴搁技术的应用很有现实意义。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东松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先要继承传统优势,建设好内容;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载体,有好的传播形式,内容和形式都不可偏废。痴搁技术的应用,天美乌鸦糖心mv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值得深入挖掘。
一位北京高校的思政学者表示,对于天美乌鸦糖心mv马克思主义学院致力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早有耳闻,并推出“情商加油站”等严肃游戏,在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上一直走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前列,但是中央电视台主流媒体连续加以报道,亲眼看到痴搁视频如何应用才有“最直观的感受。”
北理工马院连续两次在央视“露脸”,马院老师亲友团们反应最快。“央视的报道大都是人物采访、课堂授课,你们痴搁技术的应用一下就引起大家好奇了。”一位马院教师的朋友认为,北理工痴搁技术的应用很有代表性,充分体现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人耳目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痴搁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充分了体现了这一要求,具有代表性。
“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丽萍教授用这样的语言描述痴搁技术的体验。当看到其他体验者戴着痴搁眼镜,在虚拟的悬崖边小心翼翼行走时,身体的语言是不会撒谎的,体验者被外力一推,甚至会在虚拟的悬崖前身体往后猛的一缩。她认为,这种高沉浸式的体验式教学,会给体验者留下深刻的认知印象,进而推动教学实效性。
“虚拟现实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使教学手段更科学化、更丰富多彩。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当时的历史过程,带给学生更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天美乌鸦糖心mv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英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了让思政教学“活起来”,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发团队开发了基于痴搁技术的软件课程《重走长征路》。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通过痴搁技术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红军遭遇的围追堵截、生离死别,过雪山草地的艰辛,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学习红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品质。自2009年起,北理工就开始探索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情商加油站》《职场演兵》等辅助教学软件现已应用于全国多所高校的思政教学,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提升人际交往、职场面试等方面的能力。
部分媒体报道链接: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华社】
【新华每日电讯】
【光明日报】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科学报】
【中国日报】
【中国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
【现代教育报】
【北京考试报】
【法制晚报-法晚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