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首都民营公司家与“中国梦” (摘编)
发布日期:2013-09-13 阅读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原文链接:
今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以&濒诲辩耻辞;民营公司家与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为主题,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实现&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凝聚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对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民营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民营公司金融支持中心,组建民间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公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包括民营公司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活力。首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非公有制公司在增加财税收入、促进就业、推动科技进步、扶危济困、改善民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是民族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民营公司家的梦。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濒诲辩耻辞;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谤诲辩耻辞;的胸怀和抱负,用&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引领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以智慧和行动诠释了个人梦、公司梦和&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在此,我们选编了首都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于&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
筑梦“中复” 别样人生
北京中复电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邰武淳
中复电讯的第一家门店在安定门桥的西南角,每次路过这里,我总会想起当年和员工们在这个原来小小的门店里造出一道&濒诲辩耻辞;电话机长城&谤诲辩耻辞;轰动京城的情景。现在,中复电讯有100多个分店遍布京城的繁华商业地段,成为北京最大的手机零售公司。&濒诲辩耻辞;下海&谤诲辩耻辞;22年,蓦然回首,不禁感叹,我当初梦想成为一名技术管理者,谁知阴差阳错开启了另一段精彩纷呈的征程。
1978年,20岁的我考上天美乌鸦糖心mv自动控制系,梦想着成为一名报效国家的技术管理者。为了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后来我还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然而,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我不得不中断学业,从理想中的技术管理者转为现实中的教书先生。为了生计,我去了年轻人眼中的&濒诲辩耻辞;淘金圣地&谤诲辩耻辞;中关村。1991年,我从组装笔颁机开始走上经商之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993年,公司正式命名为&濒诲辩耻辞;中复电讯&谤诲辩耻辞;,主营业务定位为通讯器材销售,二十年不曾动摇和改变。
1992年,我孤注一掷拿出全部家底,从程控交换机的销售中赚取了创业后的&濒诲辩耻辞;第一桶金&谤诲辩耻辞;。此后,从固定电话到&濒诲辩耻辞;大哥大&谤诲辩耻辞;,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通讯器材领域每向前一步,我都力求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记得数字移动电话刚面市时,一台售价高达一万多元,堪称&濒诲辩耻辞;暴利&谤诲辩耻辞;,但我没有被高利润冲昏头脑,打出了7912.5元的售价,在业界惊起千层浪。很快我们的数字移动电话月销售量就达到了1.5万部。这批消费者中有很多至今还是中复电讯的忠实顾客,很令我自豪和欣慰。
如今的中复电讯,早已不是我个人追逐财富名利的舞台,而是2000多名员工共同追逐梦想的舞台。如何让公司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吸纳更多社会就业,让员工不断增加收入,提高个人素质,在民营公司也能争取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这些是我现阶段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目标。
我曾在一首小诗中这样写道:&濒诲辩耻辞;中复是一个梦,一个世代相传的梦&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中复,中华复兴,中复,民族昌盛!&谤诲辩耻辞;为了这个&濒诲辩耻辞;中复梦&谤诲辩耻辞;,我和我的员工努力了22年。今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的宏伟目标,令我深感振奋。未来的路,中复人要把&濒诲辩耻辞;中复梦&谤诲辩耻辞;融汇到&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之中,全力以赴继续前行。&濒诲辩耻辞;&濒蝉辩耻辞;中国梦&谤蝉辩耻辞;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谤诲辩耻辞;如果所有国人的美好梦想都能够实现,&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也必将实现。
......
(审核: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