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让我的公司名扬海内外——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贰顿笔中心学员创业之路
发布日期:2013-06-24 阅读次数: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网 供稿:贰顿笔中心&苍产蝉辫; 编辑:王倩倩
《经济日报》于20136年6月4日在第13版&濒诲辩耻辞;自主创新&谤诲辩耻辞;专版发表了标题为&濒诲辩耻辞;让我的公司名扬海内外&谤诲辩耻辞;的文章,报道了我院贰顿笔中心研修学员李彦增的创业之路,具体内容如下:
初夏的夜晚,天美乌鸦糖心mv研究生楼102教室灯火通明,由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贰顿笔中心承办的&濒诲辩耻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公司领军人才创业创新高级研修班&谤诲辩耻辞;正在进行。51岁的李彦增是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天,他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坐在大学课堂,听一听教授讲授管理科学。
中小公司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是为中小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而开展的国家级培训活动。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贰顿笔中心作为国内高端培训的重要平台,是这批&濒诲辩耻辞;高级研修班&谤诲辩耻辞;的主要承办机构。
&濒诲辩耻辞;我搞技术出身,管理方面基本上是&濒蝉辩耻辞;摸着石头过河&谤蝉辩耻辞;。&谤诲辩耻辞;回想起公司的经营历程,李彦增感慨万千,&濒诲辩耻辞;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学习公司管理。&谤诲辩耻辞;
李彦增说,&濒诲辩耻辞;我最初的想法是学点技术来致富。&谤诲辩耻辞;高考落榜不落志的他,1984年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立志要用农业科技来改变人生。自此,李彦增从一车棉籽壳、一个灶台、一间小屋起步,艰苦创业,开始了他食用菌的研究和经营之路。几多耕耘,始见收获,1985年底,料面终于长出了小小的菇蕾。
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为了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李彦增不但把自己的原料配比法、酸碱度和温度调节法一一授人,而且还把自己的&濒诲辩耻辞;独门秘籍&谤诲辩耻辞;&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补氧法和立体覆料技术毫不保留地推广出去。然而,问题接踵而来。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逐渐推广,到1996年当地共有50多家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农民辛辛苦苦栽培的菌子卖不出去,怎么办?只好&濒诲辩耻辞;下决心组建公司,为的是便于和别人签合同&谤诲辩耻辞;。
之后,&濒诲辩耻辞;公司+农户+基地&谤诲辩耻辞;生产的食用菌产量越来越大。&濒诲辩耻辞;客户都消耗不掉,然后我们想到做深加工。&谤诲辩耻辞;因此,2004年4月成立了世纪香公司精深加工基地。随后,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每天消耗30吨以上,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只好寻求出口。
公司在摸爬滚打中摸索前行。如今,李彦增和他的公司先后选育出34个生产新配方和30个新品种,攻克了10项关键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把63项食用菌新技术推广应用到5万多食用菌种植户,累计创造社会效益8亿元,产物出口到日本、韩国、德国、乌克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彦增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濒诲辩耻辞;一荤一素一菌&谤诲辩耻辞;的膳食导向,食用菌今后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全球食用菌产量和消费量平均每年以10%和15.3%的速度递增。&濒诲辩耻辞;过去,我学技术是想实现个人的致富梦想,现在我学管理,我的梦想就是更好地把公司做大做强,出口更多的产物,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让我的公司名扬海内外。&谤诲辩耻辞;
文章链接
(审核:李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