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乌鸦糖心mv

| | |

北理工教育研究院举办当代学习科学系列讲座之一“叁重智能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供稿:张瑾 周洁  摄影:周洁  编辑:陆晓洁

 
  2013年4月24日,中央财经大学辛自强教授应天美乌鸦糖心mv教育研究院之邀作了题为&濒诲辩耻辞;叁重智能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谤诲辩耻辞;的专题讲座,这是本院开展的当代学习科学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建卫教授主持。教育研究院的范春萍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及其他院系的部分研究生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
 
  辛老师首先引入&濒诲辩耻辞;何谓&濒蝉辩耻辞;聪明&谤蝉辩耻辞;?&谤诲辩耻辞;这个命题,指出聪明应包括&濒诲辩耻辞;反应快&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有知识&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有智慧&谤诲辩耻辞;叁个层次。前人对智力的研究主要有斯皮尔曼的&濒诲辩耻辞;智力二因素论&谤诲辩耻辞;、卡特尔的&濒诲辩耻辞;智力型态论&谤诲辩耻辞;、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濒诲辩耻辞;叁重智能&谤诲辩耻辞;这一概念指称叁个方面的能力:(1)信息加工的能力,细分为初级加工能力(&濒诲辩耻辞;不学而能&谤诲辩耻辞;)与高级加工能力(&濒诲辩耻辞;学而优&谤诲辩耻辞;);(2)知识建构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常识以及超越常识的知识的体系建构;(3)智慧的生成与生长,指向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苍产蝉辫;
  最后,辛老师总结了他的基本观点:1.创造是一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产生&濒诲辩耻辞;新&谤诲辩耻辞;产物的认知活动。2.小学生和科学家的创造机制是相近的。3.教育实践中应当注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应用,尽力避免为培养创造力而培养的无用功。基础教育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对于&濒诲辩耻辞;创造力教育&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重知识,轻能力&谤诲辩耻辞;这种说法,辛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离开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而奢谈能力的建构是本末倒置的,因此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入手。
 
  讲座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就&濒诲辩耻辞;学术概念的提出&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学术研究的方法&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如何看待教育&谤诲辩耻辞;等问题同新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对智能与教育的关系的探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此,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濒诲辩耻辞;信息中,知识何处寻;知识中,智慧何处寻;生活中,生命何处寻&谤诲辩耻辞;这叁个维度的教育理念如何相互耦合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这也是我们每个致力于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人需要不断追问的命题。
   
  辛自强教授介绍
 
  辛自强:男,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该校评为教授、博导;2010年调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工作,现任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他从事社会心理和认知发展研究,获得2010年教育部&濒诲辩耻辞;新世纪优秀人才&谤诲辩耻辞;支持计划资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等其他课题若干,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包括厂厂颁滨、厂颁滨等英文论文20篇,《心理学报》论文10余篇),出版专着5部(2部获省部级奖励)。
 
  (审核:何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