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作坊】王义遒教授与北理工教师分享“教学质量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发布日期:2012-01-04 阅读次数:
供稿:周 玲 摄影:高雨芹、韩晓峰 编辑:李京京
2011年12月22日,我校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与法学院、物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濒诲辩耻辞;主题工作坊&谤诲辩耻辞;活动在中心教学楼40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的原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义遒教授。王义遒教授是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是我国波谱学和量子频标领域知名专家,他的着作《量子频标原理》在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王义遒教授既是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又是我国着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他秉承北大严谨治学之学风,以教育创新为己任,在教学改革、培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两次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庞海芍主任主持了本次活动。来自我校法学院、物理学院、自动化学院、数学学院、教育研究院等院系的30余名师生和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两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王义遒教授以&濒诲辩耻辞;提高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开辟道路&谤诲辩耻辞;为题开始了本次讲座。王教授分别就&濒诲辩耻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当前社会热门话题&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如何看待高校学校教育质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对当前教学质量的看法&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提高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为提高创新人才发展开辟道路&谤诲辩耻辞;等五个方面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们进行了交流沟通。在谈到&濒诲辩耻辞;提高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谤诲辩耻辞;时,王教授认为教学质量决定于:学校教学环境和条件(校长和教师的创造)+学生的主观努力(包括互动)。着重从教师和学校建设的两个角度诠释了如何把&濒诲辩耻辞;提高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谤诲辩耻辞;。首先,教师要:(1)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讲究教学方法;(2)传道、授业、解惑,&濒诲辩耻辞;师不必贤于弟子&谤诲辩耻辞;;(3)了解学生,帮助学生选择;(4)以身垂范,给学生以正面影响;(5)不断钻研学问,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6)热爱学生,为学生着想;(7)记住两条信念&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建构的,为学生提供材料和构件和学生的能力来自于实践,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紧接着,王教授谈到学校的作用在于创造条件,当下要特别重视基础和建设优良学风,包括(1)打好基础;(2)充足图书资料、博物馆和美术馆;(3)学会选择;(4)激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5)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由争辩;(6)宽容失败;(7)国际交流;(8)不同难度的课程、选课制、转系制专业和多种实践条件;(9)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最后,王教授讲到&濒诲辩耻辞;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谤诲辩耻辞;就是&濒诲辩耻辞;为拔尖创新人才发展开辟道路&谤诲辩耻辞;,包括(1)小班教学的探索,不能让学生有优越感;(2)不能给&濒诲辩耻辞;拔尖人才&谤诲辩耻辞;以&濒诲辩耻辞;优惠条件&谤诲辩耻辞;的&濒诲辩耻辞;重点培养&谤诲辩耻辞;;(3)&濒诲辩耻辞;尖子&谤诲辩耻辞;人才不能靠设计与规划出来的道路,无障碍的&濒诲辩耻辞;顺利成长&谤诲辩耻辞;,要有克服苦难的准备;(4)对&濒诲辩耻辞;因材施教&谤诲辩耻辞;的理解,个性化成长素质与环境的结合,充分发挥个体特长。
在接下来与教师的交流阶段,王教授认真聆听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一一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还将陆续开展各种活动,欢迎学校广大师生关注并参与!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