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乌鸦糖心mv

| | |

北理工红旗渠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供稿:王鑫、李晓岚 摄影:姜玺 编辑:谢欢欣
  8月10日至8月14日,按照校团委&濒诲辩耻辞;高举党的旗帜、弘扬理工精神、服务奉献社会&谤诲辩耻辞;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安排,天美乌鸦糖心mv红旗渠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六人赴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濒诲辩耻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谤诲辩耻辞;的红旗渠精神,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探讨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团员青年教育的作用。

  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被誉为&濒诲辩耻辞;世界第八大奇迹&谤诲辩耻辞;,这条蜿蜒在太行山腰的&濒诲辩耻辞;人造天河&谤诲辩耻辞;动工于1960年,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于1969年,历时十年。林州人民为了改变当地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艰苦局面,克服重重困难建造出这条&濒诲辩耻辞;生命之渠&谤诲辩耻辞;,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距离林州市18公里的红旗渠分水苑参观,红旗渠总干渠在此地分为叁条支渠。走进分水苑,看着墙上的壁画,触摸着制作火药的石碾,俯视石渠中奔腾的流水,让我们不禁感叹林县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红旗渠纪念馆中,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物品记录着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向前的英雄事迹。通过观摩红旗渠的沙盘模型,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红旗渠的路线走向与灌溉幅面。看到林县现在的发展和领导人留下的字迹,我们不禁感叹林县人民的伟大。当天下午,实践团参观了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隧道,是由300多民当地青年修建的,故命名为&濒诲辩耻辞;青年洞&谤诲辩耻辞;。江泽民同志在此留下了&濒诲辩耻辞;学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谤诲辩耻辞;的题词,鼓励着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我们要勇于担当,勤奋学习,敢于创新。


 
  12日上午实践团走进当地村庄,走访英雄人物,缅怀历史艰苦。在同当年修渠老人桑大爷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红旗渠不但解决了当地的饮水问题,还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从他口中我们也认识了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吃苦在先的带头模范作用。随后采访的李大爷谈到了当年修渠的艰苦生活,在粮食与技术匮乏的年代,林县人民自主学习,不怕吃苦。虽然吃的是野菜水草,住的是简易大棚,但是大家依然是&濒诲辩耻辞;晴天赶着做,阴天一样做,白天黑夜轮班做&谤诲辩耻辞;。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当地人们历时十年建成这条&濒诲辩耻辞;人工天河&谤诲辩耻辞;。

 
 
  13日上午队员们参观了红旗渠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走过一个个生产车间,听着一项项先进技术的讲解,我们惊叹公司的发展速度,也惊叹林县人民的创新意识。改革开放以前林县人民建造了红旗渠,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如今的林县人民发扬红旗渠精神,创建了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利民的水利工程,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让林县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到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中。


 
  在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真切的认识和学习了红旗渠精神。在保持新时期红旗渠精神先进性的同时,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上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同时还需要在科技学术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意志品质。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记录着人民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光辉历程,也是一面永恒的旗帜,激励着广大青年学生敢于担当和甘于奉献!

(审核: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