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孙华飞:让学生爱上数学
发布日期:2013-12-03 供稿:中国科学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赵琳 阅读次数:
原文链接: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杨扬 赵莹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都是一门令人爱恨交加的学科。不久前,在北京高考下调英语分值之际,又有人说学数学无用,希望高考取消数学。
然而,在北京市教学名师、天美乌鸦糖心mv数学学院教授孙华飞看来,这属于短视的行为。因为“数学是用纸和笔跟上世界的潮流,受过数学训练的人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 。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阵&濒诲辩耻辞;数学热&谤诲辩耻辞;。反观当下,大学生立志成为数学家的人却越来越少。怎么让学生重新爱上数学?孙华飞有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学生头疼数学
常有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感言,感谢那个曾经借他抄数学作业的人。
在孙华飞眼中,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当然,他自有一套应对的办法。比如他布置10道题,答案全部正确但有雷同的作业,视程度轻重判分或不及格;但10道题中只回答了六七道题,全部都由自己作答的作业则能得满分。
&濒诲辩耻辞;学数学也是学做人。尤其是在学术诚信失范的当下,更要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谤诲辩耻辞;孙华飞说。
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头疼数学?除了数学本身的难度,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教学中,孙华飞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他发现,国内高数教学普遍从第一堂课就进入了知识的讲解,&濒诲辩耻辞;缺少一个相对较长的&濒蝉辩耻辞;前言&谤蝉辩耻辞;,告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处,而这在国外教学中恰恰不容忽视&谤诲辩耻辞;。基于此,孙华飞的课添了内容,课上他总会穿插大量比喻,向学生们解释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乐趣;课后,他又担任了北理工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老师,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数学经典&濒诲辩耻辞;读书会&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做数学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先消化几十本书才能出真知。&谤诲辩耻辞;孙华飞说,对于学生应付考试的学习方法,他很是痛心。
数年来,即便再忙,孙华飞始终坚持做一件事&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开设课外学术讨论班。与其说是讨论班,更像是一堂&濒诲辩耻辞;读书会&谤诲辩耻辞;。讨论班仿照美国研究生课堂,每学期讲解本学科一两本经典着作。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沙爱福奥.的《拓扑学》、陈省身的《黎曼几何学》等人的作品以及牛顿、莱布尼茨、欧拉、戴德金等对于微积分和实数理论的着作&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都出现在讨论课的书单上。
在孙华飞看来,坚持对原典的解读是学术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濒诲辩耻辞;尽信书不如无书&谤诲辩耻辞;。于是,他的课堂和以往课堂最大的不同便是,台上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换成了研究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他们不仅要把原典烂熟于心,还要用自己的理解把经典讲解给台下的&濒诲辩耻辞;听众&谤诲辩耻辞;。这对人的理解、逻辑、表达,都是一项综合考验。而这样的考验还真见成效。
孙华飞的学生酒霖在美国读博士时,美国导师问他:&濒诲辩耻辞;你读过拓扑学吗?&谤诲辩耻辞;酒霖笑了:&濒诲辩耻辞;我曾经给同学们讲过一年的拓扑学呢。&谤诲辩耻辞;这一下子让美国导师刮目相看。很快,美国导师就让他担任本科生助教,并告诉学生&濒诲辩耻辞;大家有问题可以问酒霖,他就是标准答案&谤诲辩耻辞;。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孙华飞那个一周两次的&濒诲辩耻辞;小课堂&谤诲辩耻辞;。
孙华飞的讨论班在学生中不胫而走。这个可容纳五六十人的教室,尽管越塞越满,但却始终张开怀抱等着更多优秀学生的进入。
学生的好消息最让他开心
孙华飞惜才爱才。每年他都会为几十名学生写推荐信,推荐他们到国外一流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
酒霖硕士毕业后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读书时,导师对他十分欣赏,但是有时也怕应付不了他的提问,甚至会跟他说:&濒诲辩耻辞;我就怕见到你。&谤诲辩耻辞;酒霖现在已作出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还获得了校方的教学奖,这也都受益于曾经的学术讨论班所打下的基础。
王晓洁曾是北理工实验班的学生,由于酷爱数学,就转到数学系跟随孙华飞学习几何学。初见孙华飞时,王晓洁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濒诲辩耻辞;几何学中哪个方向最难?&谤诲辩耻辞;孙华飞回答:&濒诲辩耻辞;几何分析比较难。&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那我就学几何分析。&谤诲辩耻辞;王晓洁回答得很坚定。这是孙华飞最爱听的话,他最喜欢有斗志的学生。后来,王晓洁如愿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孙华飞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照顾。每位找他咨询考研的学生,他都会向其推荐专业方向和导师;每位找工作的学生,他都会一一查看简历,并让学生先来自己这里面试。
他说,他要成为学生们的&濒诲辩耻辞;第一考官&谤诲辩耻辞;,帮助学生发现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每位学生的成功都是对他精力和情感投入的最好回报。
分享到: